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

摆一哈社区

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首次采用人工修复,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碎片

2023-10-31 21:09:56 2395 0

[复制链接]
蜀哥董事 发表于 2023-10-31 21:09:56 |阅读模式

蜀哥董事 楼主

2023-10-31 21:09:56

10月24日凌晨,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龙池保护站生态管理员罗燕刚带着相机、笔记本、干粮等物品走到密林,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巡逻。他需要观察和记录野生动植物,禁止外人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,及时发现偷猎行为。用脚测量国家公园的景观,保护各种各样的生物。

不同的巡逻路线有不同的入口。这一次,他不得不经过一条堆积在岩石上的干涸河流。2008年以前,这里仍有蜿蜒的河流和树林;2008年以后,受地震、泥石流影响,成为乱石滩,十多年自然修复无效。

15年后,这里又发生了新的变化。挖掘机正在整理河流,肥料和树种也被分批运输。这是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在都江堰龙池长河坝开展的人工修复工程,也是成都首次开展人工修复工程。

据了解,近年来,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区以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,重点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碎片,共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6万多亩。目前,都江堰长河坝、大邑火石溪、崇州巴栗坪等重度退化点的人工修复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。

为什么要人工修复?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碎片

走在茂密森林的巡逻路线上,脚下是柔软肥沃的土壤,旁边是茂密的森林,有时还需要用砍刀开路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野生动物最有可能被遇到。

但都江堰龙池长河坝的位置不同,受泥石流影响,多年未恢复,是大熊猫严重退化的栖息地。“受2008年汶川地震和暴雨影响,泥石流形成,破坏了原有的河流和丛林。”四川大熊猫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琦解释说,“这条河被岩石填满,树木无法生存。”

林琦告诉记者,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主要是基于自然修复。然而,长河坝地区十多年没有效果,因此采用人工低干扰修复模式,促进受损点恢复自然生态。“人工修复可以恢复该地区的植被景观和原始的生态环境。”林琦说,在更大程度上,它也更有利于分散的栖息地。“例如,大熊猫必须从这片森林到那片森林,但中间有一个大的碎石滩,它可能不愿意去这里,而且活动范围仅限于原来的地方。这将导致大熊猫近亲的繁殖和生存率的下降。人工修复相当于人类的高速公路,连接大熊猫的栖息地,促进种群交流,提高种群质量。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

  • 发布新帖

  • 在线客服

  • 微信

  • 客户端

  • 返回顶部

  • 房产
    招聘
    交友
    二手车
    宠物
    商家